主軸:
- 導入Sahana進入其他組織或單位(紅十字會、長老教會、屏東縣、中央政府等等)
目標:
- 完成可正常運作的Sahana系統
- 進行完善需求分析,以評估
- 推行給合適的單位使用
進行方式:
- 需求訪談、評估
- 人力資源、工作小組募集,包含1. 開發小組 2. 測試小組 3. 教育小組
- 開發小組根據需求評估,改善Sahana系統。
- 測試小組需協助開發小組測試系統穩定性,需協助教育小組使用Sahana系統
- 兩週時間,開發、測試、上線、教育
人力資源調配與工作項目:
- Codinator: 1位,進行與縣府溝通的主力,各小組的協力和時程掌握,約需付出 0.4人月
- 開發者: 2位,進行實際的程式撰寫與伺服器架設,每人約需付出 0.2 人月
- 測試小組: 5位,進行網站測試,每人約需付出 0.02人月(半天)
- 教育小組: 4位,分成兩組,每人每月約付出 0.1人月(兩天)
成效評估方法:
- 網站系統具有一定可用度(開發恰當)
- 物資資料有正確的輸入進入系統(教育訓練恰當)
- 物資被妥善的分配到災民手中
詳細描述:
2週以內,救災會結束,接下來就會遇到災區重建、災民安置的各種事項。導入資訊系統至各種單位因此很重要,是可以幫助單位資金或物資的透明化。
然而現場上是否可以幫助單位的執行,又是另一回事。以社會處這裡社工的經驗,通常社工的體系資訊熟悉度太低,因此常常會有事倍功辦的業務規劃(以發放慰問金為例)。如果NPO來執行,我相信一樣也是同樣的問題,資訊不熟悉度、筆電不夠、網路不通有問題,最後才是系統可用度、教育訓練。現場人員通常在克服完前面各種事項後,就會開始專心以最容易上手的軟體處理業務了,因為每一個硬體設備都是一個障礙,當人好不容易跨越很多障礙後,當然在最可以熟悉的地方,打開熟悉的Excel處理。
因此在事前跟單位進行詳細的需求訪談,把經驗傳遞給希望導入的單位,明白跟他們說現場可能問題,導入系統後也必須配合一定的資訊熟悉人員進行業務規劃,這樣的導入才可能會有成效。(如做什麼業務,就是櫃台擺好4台電腦,網路連線正常,直接做資料處理作業。)除此之外,同時間系統測試和開發小組也得一同開始行動,才能夠適當解決問題。
註解1:政府與民間單位的關係。基本上政府沒有立場提供災民的名單等等給名間單位,所以類似紅十字會、世展、伊甸...等等,來到安置中心時,政府單位通常僅是協助其執行而已,並不會參與災民補助等等,以免資金流向混淆不清;而民間單位也不盡然相信政府,會以他們現行的管道來補助災民,如教會體系的當然就會照顧到信眾,而紅十字會就會自行去重新調查名單等等。
註解2:社會處目前會越來越扮演吃重的角色。像在現場的狀況,常常是政府的方案出來,別的處室丟給社會處的人執行。譬如說勞工局,政府要有以工代振的方式來協助災民的政策,然而勞工局很有可能就是發公文請社會處提供可工作的名單,他們去執行接下來的事情。社會處資源被調度分配來災區之後,平常一般的業務都會被迫延遲或中斷。這是現行比較不理想的狀況,比較有效的還是民間資源和政府的妥善整合(有可能嗎?)
Comments (4)
Shufang said
at 1:25 pm on Aug 19, 2009
就長程來說,sahana 系統會有較大的幫忙。
但要用這套系統,必須縣政府有commit要一起來建構、學習和訓練。
徐豪廷 said
at 9:09 am on Aug 20, 2009
對於註解2,剛跟佛光山社工玉娟聊到紅十字會將在佛光山發放補助。名單可能會由政府取得,但不應是社工提供。不知道會不會由紹成提供?
徐豪廷 said
at 9:43 am on Aug 20, 2009
現在看到的狀況,名單並沒有從政府取得,如同Jimmy所述是自行調查,只要登記好資料親屬還可代領。
tky said
at 10:01 am on Aug 20, 2009
沒有資料庫連線做查核,一定又會有重複溢領和冒領的現象出現。
如果是多個據點都在發放,勢必會引發交通和居民流動的混亂。
難道錢多就無所謂嗎?
You don'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.